国学自学网【总群2】:39684423 可加入
国学自学网【佛】群号:92063031 可加入
国学自学网【道】群号:107195069 可加入
国学自学网【儒】群号:118408626 可加入
本站释义,仅供参考!


道德经第十章

[原文]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原文版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生之、畜之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注音版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载(zǎi)营(yíng)魄(pò)抱(bào)一(yī),能(néng)无(wú)离(lí)乎(hū)?
专(zhuān)气(qì)致(zhì)柔(róu),能(néng)如(rú)婴(yīng)儿(ér)乎(hū)?
涤(dí)除(chú)玄(xuán)览(lǎn),能(néng)无(wú)疵(cī)乎(hū)?
爱(ài)民(mín)治(zhì)国(guó),能(néng)无(wú)为(wéi)乎(hū)?
天(tiān)门(mén)开(kāi)阖(hé),能(néng)为(wéi)雌(cí)乎(hū)?
明(míng)白(bái)四(sì)达(dá),能(néng)无(wú)知(zhī)乎(hū)?
生(shēng)之(zhī)、畜(xù)之(zhī)、
生(shēng)而(ér)不(bù)有(yǒu),为(wéi)而(ér)不(bù)恃(shì),
长(cháng)而(ér)不(bù)宰(zǎi),是(shì)谓(wèi)玄(xuán)德(dé).

[译文]

“载营魄,抱一,能无离乎?”

身心一致持之以恒的遵循自然律,能否不偏离方向?这里的“”的意思是身体健康的意思,“”这里指的是精神魂魄的意思,前句“载营魄”的意思就是“”与“”能够不分离么? “抱一” 这里的“一”在古代的时候一可以产生任何数字,因为他是最小的数字。所以这里的“”代表自然。

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”

专气”的意思是把能量聚在一起。“致柔”这里的是达到极柔和的状态,“专气致柔”就是把能力集合在一起,内部很和谐协调,从而达到柔和的状态。“”不是柔弱无力。太极拳以柔制刚,专心把能力聚合到一块发挥出很大的力量,就是说当你把能力聚合到一起是否能达到婴儿般,婴儿能够专气,所以婴儿特别柔,但是哭的时候声音特别的洪亮,能够吸引大人的注意。(长期调气可长寿身体健康

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

排除一切杂念苦心专研,能否做到没有纰漏、瑕疵吗?

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

爱国治国,能否做到“无为而治”吗?(为无为,则无不治)

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

思想、言行,能否以阴柔自居吗?(就是告诉人们应该谦虚)

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

清楚明白四方内外的事物,能够做到“无知,无欲”吗?

生之畜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生之畜之”的意思就是把上述的六个方面贯彻于事物的创始和发展过程中。

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”搜索万事万物的奥妙,而不据为已有。施于人而不要持有恩。领导人民而不是主宰。

是谓玄德”把上面的做到这就是玄德,“”是玄妙的意思。这么做也就是遵循“”的行为,所以称之为“玄德

[长篇大论]

老子要求我们修炼道德心境要达到:“坚忍不拔,持之以恒;致阴致阳,致柔致刚;涤除杂念,专心致志;顺其自然,无为而治;大智若愚,虚怀若谷;无知无欲,通达四方。”这是何等致高致远的境界啊!

如果帝王能够达到这种心境,老百姓就尊称他们为“真命天”。然而,即便是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李世民,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;开创了“开元盛世”的李隆基,也沉迷酒色;开创了“康乾盛世”的康熙大帝,也逼反了吴三桂。

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我们不能对任何人求全责备,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老子给我们指明的修炼心境的标准来修炼自己。修炼自己的心境,不仅可以使自己超凡脱俗,还可以改变命运。

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

阅读《曾国藩的家书》,这些写给他的父母、夫人、兄、儿子等人的家书,涉及了修身、教子、持家、处世、为政、治军等多方面的内容,而修身养性,也是曾国藩颇加详论的。

曾国藩的修身养性思想,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,也是他阅世日久积累的经验。

如何修身养性?曾国藩提出了四点:一是“慎独”,认识善恶,进行道德自省,心中安泰,清心寡欲;二是“主静则身强”,一个人无论内外,皆须庄重宁静,对修身养性来说,就是这“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”;三是,“求仁则人悦”,胸怀万物,顺应天地之理;四是,多习于勤劳,少安逸享乐,因为勤劳使人长寿,安逸使人早亡。

另外,修身养性的另一途径,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。做到心中坦然,精神愉快,这是人们普遍修身养性的经验,是长寿的最好的秘诀之一。而要做到这精神的愉悦和满足,当追求“以光辉灿烂的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,如历史、寓言、自然研究皆是也 ”。曾国藩多次强调这种读书对养心的作用。

他的两个儿子纪泽、纪鸿体质薄弱,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摹颜字之《郭家庙》、柳字之《琅琊碑》和《玄秘塔》,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、坚韧的骨力,充实他们的生命气质。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、陶冶性情时,学习陶渊明、谢朓的冲淡之味、和谐之音、潇洒胸襟……这也就是说,以文化的力量,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,再经由精神影响人的物质世界,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。

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,其跋云:“养生以少恼怒为本……”这种修身养性思想是他多次在家书中强调的,与兄弟说,与儿女说,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。曾国藩的儿子纪泽患有肝郁之症,曾国藩在给其弟的信函中指出,他的沅弟盛年肝火旺盛,还说自己“渐衰老,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”。这应该是他多次劝告亲属注意惩忿(少恼怒)的直接原因。易生恼怒,不止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,就是历史上的“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”,这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。所以,曾国藩告诫他们,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,降龙伏虎,“龙即相火也,虎即肝气也”,遏抑肝火,不使它过分炽烈,节制血气,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。这是养生之道的根本。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健康经验:发怒伤害肝脏功能。

另外,人心中的忿怒,与养心对立;所以,惩忿去怒,也就是为了养心,减少了忿怒,心中也便安泰平和、豁达冲淡、充满虚明之气……这对我们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
尽管曾国藩非常重视修身养性之道,但他对生命的健康长寿,却不存妄念,不迷信,一切顺其自然,人的“寿之长短,病之有无,一概听其在天,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”。这种达观、冲淡之气,不也是今天追求修身养性的人们所应具有的襟怀、器识?

袁了凡的故事

明朝有个袁了凡先生,通过他一生修身养性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,写下了著名的《了凡四训》告诫后人。

了凡先生幼年丧父,依从母亲的希望弃学从医。有一次了凡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,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孔老先生。老先生劝了凡先生求功名走仕途,并给了凡先生算命,说他能够考上秀才的最高级别,官可以做到四川的一个县令,没有后代,只能活到53岁。
了凡按照孔先生的建议开始弃医求学,果然考取秀才,后来的经历都被孔先生一一言中。了凡先生开始相信命运了。既然命运都是天定不能改变了,还有什么可奋斗的?从此开始消沉了。
公元1569年,了凡先生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,对坐一室,三昼夜不瞑目,没有任何杂念。

云谷禅师非常惊奇,问他:“静坐三日,为什么没有任何杂念?”了凡就一五一十的把孔老先生给他算命的事告诉了云谷禅师。

云谷禅师说:“太甲曰:‘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。’诗云:‘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’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,没有后代,这是人的命运,就叫做‘天作孽’,这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;你要修炼道德,多行善事,多积阴德,这些都是你自己所积的善德,哪有得不到回报的?”
了凡深受启发,决定行善事三千件,记录善事与不善事,每做一件不善事,就要抵消一件善事。
公元1570年科举考试,孔先生算应该考第三名,结果考了第一名,命运已经开始改变了。公元1581年喜得贵子。公元1586年考中进士,被朝廷任命为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。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“职方司”的主管人。
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,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,告诉他的儿子;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,并且应竭力行善,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;也必须努力断恶,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;如此,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,所谓“断恶修善”,“灾消福来”,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。

【返回道德经目录】

  • 说道:

    看来以后要注意养生了~

  • 匿名 说道:

    根据任继愈的理解,这里的“载”同“哉”。

  • 国学自学网 说道:

    嗯 ,可以这样理解! 每个人的角度不同!

  • 阿尼姆斯 说道:

    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无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

    我看的几个版本是

    爱民治国,能无知乎?天门开阖,能无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为乎?

    还有这篇的解释和我的出入较大

  • 阿尼姆斯 说道:

    我初学者,理解不透彻,希望指教。

    身心能够一致的遵循规律么?(身心二元?一就是道吧。)能如婴儿般专气致柔么?(婴儿气弱却哭喊很大声,专气也。)能排除杂念专心研究毫无瑕疵么?能做到不实用权术治国么?能矛盾中能阴柔自居么?(阴柔转化低调谦虚)能明达四方始终从道吗?把这些实践积累。知晓规律却不占有,(专利)做了却不邀功,为长却不控制,这才是大道,就是玄德。

  • 国学自学网 说道:

    1.规律是需要你去寻找的,但是规律也不一定很可靠。
    2.一是道的一部分,而不就是道了,按照易经来说是一划开天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道能生出一,可以看出一是道的一部分。
    3.专气致柔,是属于气功方面的,确实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。
    有些东西我还是理解不透,献丑了,互相学习。

  • 匿名 说道:

    载魄抱一,能无离乎?
    本文来源于【国学自学网】:Www.ZXueW.cN 原文地址:http://www.zxuew.cn/daodejing_10/
    这句少了。。。。

  • 国学自学网 说道:

    非常感谢您的更正!以后我多多注意,谢谢!

  • 横刀 说道:

    曾仕强大师 说过 人一辈子 所做的 就是 修圆 知道不足 才能补不足

  • 清心寡欲 说道:

    我也是初学者,这个网站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,非常感谢!在这里我想问一句,无知无欲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呢?无欲好理解,无知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理解。。有些人说老子是在说愚民政策,我觉得老子不会那么低级,要百姓吃饱肚子脑袋不想事。。哪位高人指点一下

  • 清心寡欲 说道:

    第10章是否应该是能为雌乎??为什么这里的原文和注音都是能无雌乎?请斑竹纠正一下

  • 国学自学网 说道:

    谢谢 已经更改过来了!

  • 太极人立 说道:

    本章讲的是气功,也可以泛指一切养生之道。养生须静,意守一处,排除杂念,即主一无适。身心还要放松如婴儿,才能专气致柔。练气中要做到勿忘、无助,才能蓄气,养气。开天门通周天时,更要任其自然,心中无知。前提是无为,无欲。练气是一种人生秘境,人所罕至,典籍中常用比喻。局外人往往解释得五花八门。

  • 太极人立 说道:

    雌为顺从之意,讲练气中要意随气行。

  • 小明 说道:

    道德者,道之德也,亦道之得也。非养生之书也,籍克已以求贤达,顺民意而平天下,能无智乎?

  • 行者 说道:

    百家争鸣,各取所需。甚好!

  • 纳兰随机 说道:

    载就是载体,以肉身为载体而修炼到形神合一的境界,能做到不分离吗?

  • 纳兰随机 说道:

    专心练气到柔的境界,能做到象婴儿一样吗?洗涤心灵上的污垢,能做到不留痕迹吗?

  • 纳兰随机 说道:

    一孔之见而已,莫笑。

  • banq 说道:

    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生之、畜之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    banq@jdon注:身体和灵魂能够一直做到统一而不分离吗?你再练瑜伽,能象婴儿那样柔软吗?清除了很多表面上的假象,能真的再没有遮挡视力的吗?这句在我们软件中,讲究迭代,认识世界要不断循环,否定之否定,不断深化,不断去除瑕疵的过程。

    你想做管理,真的能做到象水或容器一样无为吗?做一个董事长,真的会看到员工迟到而不生气亲自批评吗?将无形转变为有形,源源动力输出,你能做到象女人怀孕生孩子那么自然吗?当你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非常聪明和精明,能转入糊涂吗?糊涂很难得啊。

    当你生养了你的孩子,给他饭吃,给他衣穿,看作他成长,不加干预,不求回报,不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做那么多作业,以前途的名义让孩子学那么多知识,一点闲暇都没有,让孩子实现你未竞的梦想,你能做到吗?你能不把孩子看成你私人物品,想打就打,想爱就爱呢?

    当你做到这些天与地才能做到的厚德滋养的职责时,你就离玄德不远了,刘备号称刘玄德,因为刘备 关羽张飞诸葛亮才能团结在一起,初期他们建立了蜀国,可是至此以后开始自满,主要是刘备,为了表示天下是自己打下的,亲自操刀,特别是关羽败走麦城,不惜与诸葛亮红脸,自己独自率领大军进军东吴,结果蜀国伤神,自己病死白帝城,说明其玄德只是朴素天生的,当他的名利获得后,再去有意为玄德,就做不到了。

    诸葛亮是最聪明的,但是他同样也跌在“转入糊涂”这道坎上,打着完成先帝遗愿,主动出击,如果没有“无能”阿斗在后方筹集粮草,发动生产,他还能几次出蜀蹦达?就这么几次不甘寂寞的蹦达,招来了自己的天敌:司马懿,司马懿本来是被曹家打入冷宫要入土的人,被诸葛亮这么一折腾,竟然建立了晋国。这是真正人算不如天算。可是我们更多看到诸葛亮的聪明和能力,没有看到其无为玄德,是不是也应了老子的有无规则,你能力太强,就很难做到虚怀,有得太多,就没有无的空间了,相反,我们从阿斗身上看到其父天生玄德之象,如果阿斗不是乐不思蜀,他能全身而退吗?阿斗失去了有能力的名声,变成扶不上墙的阿斗,但是没有他有诸葛亮后来几次出蜀吗?如果阿斗很有能力,能不和诸葛亮有一争吗?来个心狠手辣地,毒死诸葛亮也不是不可能。

  • 说道:

    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已经明白或知晓诸多事宜和知识,却依然要如之前什么也不知道一般继续探索挖掘未知更深的东西,处处归零,处处是起点,因为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。

  • star 说道:

    @小明, 曹操顺民意了?

  • 学生 说道:

    命运不可更改,只是自身做为可以置换而已,个人观点

  • 不了了之 说道:

    @清心寡欲,
    就是清清心,寡寡欲,不是让你一点也不要。

  • 不了了之 说道:

    @苗,
    知识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求知。个人之见

  • 不了了之 说道:

    @star,
    曹操逆所有民的意了吗?

  • 迷茫者 说道:

    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

    专:集中、结聚的意思。气:汉字中有三个“气”字,即气、炁、気(“气”下为“火”),它们都有“虚”的特性,含义却大不一样。气是“氣”的简化,含有“养”的意思,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气,也是人的呼吸之气。大自然之气有内外沟通、相互循环的特性,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。所以,人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受大气的影响。炁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形成的精气,又称真气,是人体赖以存活的物质能量。修炼道德功的基础功就是利用后天之气,炼精化炁。我们平常人的呼吸是肺部呼吸,也称胸式呼吸。道德功的修炼,首先改变人的呼吸方式,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,即吸气时一定要把气送到腹部,又称“气沉丹田”。当然,这些都是在心平气和后自然实现的,无需刻意为之。呼吸深、细、匀、缓,这样腹部就会形成相对高压,高压产生高温,高温有利于食物的消化,使后天食物精华转化为炁。待腹部真气充盈,真气自然下冲会阴,逆督脉而上,顺任脉而下,完成小周天旋转,进而打通四肢八脉及周身穴位,完成大周天循环。这一规律也完全合乎现代热力学原理,即气体会从高压区域自动向低压区域膨胀。可以说,功夫练到这个层次,身体就可以抵御大气中邪气的侵袭,伤风感冒的疾病就不会再发生,万一发生,我们也可以调动真气把病气逼出体外。因为,“热的作用在于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联系松弛乃至完全解除,并且使那些没有联系的分子再彼此尽量地远离。”如果练功之前身体存有慢性疾病,特别是风湿、类风湿疾病都可以得到根治。这就如同形成于赤道两侧的热带高压气流,气流冲到哪里,哪里的寒气就会被驱逐,冰雪就会被融化。再说気,気是炁的升华,即神气,属高能量粒子流,含有火的性质,可以放出电波,形成磁场。炼炁至気,即可以杀死体内的病毒基因,排除一切疾病,并可以发気为别人治病。炁转化成気,即是“产药”,又称“结丹”、也即上文所说的“婴儿”。“结丹”时会出现少食、厌荤腥的反应,有如女人怀孕后的感觉,故又称“结胎”。
    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”就是要求在呼吸上用工夫,炼精化炁,炼炁化気,结成 “朴胎”。朴胎即结,须时时小心呵护,直至朴成,朴成,则以朴治身。朴就是法的化身,若能牢守法身,法身也就能牢牢地守护住身体了

    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

    静坐之时,要扫除大脑中的一切私心杂念,达到身如槁木,心似死灰,若有丝毫分心,就不会进入道境。“涤除”是“玄览”的前提,“玄览”,即“览玄”,于道境之中直观道体,体悟世界的本质和规律。疵:缺点、毛病,指不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观念。“能无疵乎?”是说置身大道之境,体悟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,能消除不合乎道的观念、行为吗?
    治国、治身,必须遵循客观规律,无私忘我,否则,后患无穷。

    爱国治民,能无为乎?

    热爱国家,治理人民,能施行“无为之治”吗?
    国与身同,民与灵同。不论治身治国都必须抛开自我之智,施行法治,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无所不为的成果。

    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

    天门:朴身出入之门户,位于头顶正中,其下为泥丸宫。朴胎结于下丹田,待十月功满,移入泥丸宫。此时,朴如同刚刚脱离母体的婴儿,十分娇嫩,须用心抚养,细心呵护,使之健康成长。滋养到一定火候,天门自动开阖,朴由此出入。出入之初,只让其在近处活动,并很快收回。渐渐地使其活动时间由短到长,距离由近到远,出入次数也由少到多,这样经过长期地锻炼,朴可以出入自由。朴成即可以遨游宇宙,变化莫测。正所谓“合抱之木,始于毫末;”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(五十八章)雌,相对于雄,有阴柔的特点。“为雌”,就是守朴,守朴在于“贵柔”。天门开,是出世,出世则守朴;天门阖,是入世,入世则守法,守法在于“贵弱”。出世是为了入世,只有出世才能更好地入世,否则,凭什么济世安民?“为雌”,是老子的法治思想。

    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

    彻悟大道,窥破天机,炼就六通神功,能够不自我炫耀,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吗?修炼道德功达到一定境界即可以破译基因密码的时候,就能追忆过去,预测未来。然而,有些未来之事毕竟有其发展的自然过程,预先泄漏天机会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混乱。因此,老子特意强调,尽管“明白四达”,也要甘守“无知”。

    生之,畜之。
    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    “生之,畜之”:大道生朴,厚德育朴。遵道则生朴,修德以育朴,无德朴不成。
    “生而不有”,是无私之德;“为而不恃”,是无争之德;“长而不宰”,是无为之德。
    无私,无争,无为,正是大道之性,合乎道的思想、行为就是玄德。玄德又称“阴德”,具备玄德,真朴乃成。

    本章是修道育朴的方法和过程,从“载营魄抱一”到“明白四达”,境界是逐步提高的。道的境界和自我之德是同步的,“玄德”表明自我之德与道合一,是德的最高境界,具备了玄德,也就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这是朴身显现的前提

  • 游心 说道:

    很好,受益匪浅,请问出自哪里?

  • 夷源天成 说道:

    无知,当为“无智”,不自作聪明之意。

  • 郑威 说道:

    能联系你吗?望指点!

本站所有解释仅供参考
错误和不准确也在所难免望大家批评指正
分享一下您看后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人哦~
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,帮助别人快乐自己